秉承服务宗旨 培育为民情怀 努力以文化建设引领服务型法院创建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4年03月25日 | ||
近年来,我院以创建“服务型法院”为工作目标,注重发挥法院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,始终秉承司法为民服务宗旨,切实培育为民、爱民、惠民情怀,实现了法院文化建设与法院各项工作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。 一、加强理念建设,不断凝聚发展力量 司法理念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,它决定着法院队伍的价值取向。为此,我院把司法理念建设作为一项持久工程常抓不懈,努力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干警头脑、推动工作开展。 (一)强化服务意识,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。为增强干警宗旨观念,密切与群众的沟通交流,我们把“审判大楼”更名为“诉讼服务中心”,将窗口单位的名称也都增加了“服务”二字,努力让法官时刻感知平等与亲和的氛围。同时,教育引导干警学习群众语言、掌握社情民意,学会换位思考、换位做事,用群众听得懂、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,真正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办案,进一步树立和实践“以人为本、服务至上”的司法理念。 (二)强化学习意识,增强提升素质的主动性。我院与新华书店联合,建立了规模适中的图书室,实行“工作7小时,读书1小时”的“7+1”工作制,并以“图书室”作为基本阵地扩大辐射,通过开展演讲比赛、书画展、征集、张贴图文并茂的格言警句牌,让干警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。同时,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,积极为干警赴上级法院学习培训创造条件;开设法官素质提升讲堂、开展“三零”竞赛、评选办案能手、优秀裁判文书和庭审观摩等活动,在有效提升干警司法水平的同时,使先进的司法理念内化成为干警自身的价值追求。 (三)强化团队意识,增强全院干警的责任感。注重发挥用人导向激励作用,建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,最大限度地激发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;建立干警意见建议征集、反馈机制,设立邮箱,随时征集干警建议,并择优强化落实,培养干警“以院为家、院兴我荣”的主人翁意识;定期组织召开运动会、举办联欢晚会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,通过团队活动,不断强化干警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;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,定期开展送法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农村等活动,加强法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。 二、加强司法为民,切实培育为民情怀 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为此,我院把司法为民作为法院文化的建设方向,通过高效文明执法和热情周到服务来彰显司法亲和力、践行和扩展法院文化张力。 (一)亮化司法窗口,以高效文明执法赢得群众满意。把司法窗口建设当作民心工程来抓,强化了柜台开放式办公和诉讼引导、权利告知、风险提示、法律咨询、判后答疑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为当事人和来访群众提供了更加到位的服务。设立庭前调解中心,将调解作为民商事案件处理的前置程序,并在提高调解成功率和自动履行率上下功夫。调解中心成立三年多来,年均调撤结案近270件,自动履行率98.3 %,一些案件实现了“当天立案、当天审结”的良好局面。高效便捷的服务,既避免了当事人“对簿公堂”的尴尬局面,又缩短了办案时限,减轻了群众诉累。通过不断加强司法窗口建设,努力引导干警在司法服务中提升司法水平,在关注民生中赢得群众满意。 (二)创新便民举措,以便捷贴心服务彰显人文关怀。在建立并完善“庭、站、点、员”便民诉讼服务网络的基础上,以便民诉讼服务车为依托,成立“车载流动法庭”;深入开展“三联三帮三促进”活动,建立“村级调解室”70余处,逐步形成了人民法庭、便民诉讼网络、“车载流动法庭”、“村级调解室”“四位一体”的司法服务体系,并以此为平台,大力开展巡回审判、上门办案和法律宣传等活动,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。同时,为积极保障经济发展,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,我院成立涉企案件巡回法庭,开通涉企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对涉及企业发展的案件急事快办、特事特办;建立法官联系企业制度,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,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,受到了党委政府和企业界的肯定和好评。 (三)创新服务平台,以公开透明的司法服务保障权利实现。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和监督权,今年以来,我院搭建了新的司法服务平台,即便民诉讼服务“超市”,通过公开服务内容,让群众充分知晓,从而针对自身需求,自主选择。同时,为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,我院把“6+1”立体调解模式作为诉讼“超市”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应用,即在诉前、庭审到执行的不同阶段设置诉前调解、庭前调解、庭中调解、判前调解、判后和解和执行和解等“6”个调解程序,并在各民商事业务庭设立“1”个速裁合议庭,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启动调解或速裁程序,以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、高效、明白和受尊重的“绿色”官司。 三、加强物质建设,筑牢司法为民基础 物质装备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,它不仅作用于法官自身,而且对于群众有着无以替代的感知、影响和接纳作用。近年来,我院把加强装备建设、加大信息化投入作为提升工作、满足群众需求的切入点。陆续建设了9处高标准科技审判法庭,实现了庭审的全程录音录像和证据展示、庭审记录的电子归档,提高了审判工作的科技含量。全面改造升级院机关和各人民法庭监控设施,实现了对庭审过程和行政管理的全程监控,强化了对干警司法行为的有效监督。2011年,我院率先开通“信息服务平台”,该平台以短信的方式随时告知当事人立案、庭审、执行等相关信息。同时,当事人也可通过短信进行案件查询和法律咨询。该平台以其便捷性和互动性的功能结合,已逐渐成为与群众沟通交流、集中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有效载体。今年2月,集立案、审判、执行于一体的韩店人民法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,该法庭以其科学的功能设置和高标准的信息化装备,集中展现了我院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,更为我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。 “最是书香能致远”。法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,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整体工作的科学发展。近年来,我院先后荣获“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单位”、“公正执法先进单位”、“省级文明机关”、“队伍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”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,四次荣立集体二等功,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;去年,被最高法院表彰为“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单位”,并保持建院以来违法违纪“零纪录”;在去年全国法院开展的“群众观点大讨论”活动中,我院司法为民做法由《人民法院报》头版头条进行了长篇深度报道;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也专门报道了我院诉讼为民做法,引发良好反响;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省法院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,受到与会领导好评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在法院文化建设方面,我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加强的地方。在今后工作中,我院将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,认真学习先进经验,努力加强改进工作,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启迪智慧、提升素养、助推发展的重要作用,努力推动法院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
版权所有:滨州市邹平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鹤伴一路838号 电话0543-4262626 邮编:256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