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--人生之常态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6年03月02日 | ||
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”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调整、大开放的时代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知识更新不断加速,习近平总书记曾说“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,与时俱进的学习,持之以恒的学习,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,才能担当起责任;学习要做到真学、真懂、真信、真用。” 学习是一种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,“一辈子只充一次电”的年代已经过去,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,不间断地充电,才能持续释放能力,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创新,才能开阔视野、更新观念,从而取得新突破和新进步。学习力是最基础的竞争力,是推动发展的源动力。“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,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。”一个人不学习时间长了,思想就会缺少灵气,讲话就会缺少底气,行动就会缺少朝气,工作就会缺少锐气。善于学习、勇于反思、时时警醒,是一个人、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怀“第一需要”的观念,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人生追求、一种生活需要、一种精神追求,把自身的学习活动和人生价值的实践、对社会对集体的贡献联系起来,真正将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去,做到终身慎行,怀德自重,治心养性,清廉自重。当今学习已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修养、志趣习惯问题,而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,学习就是工作,是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,知识就会老化,思想就会僵化,能力就会退化,就难以做好工作。 “勤学如春起之苗,不见其增日有所长;缀学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日有所亏。”学习是一门苦差事,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把读书作为自觉的终身习惯,才能真正在学习中不断成长、不断进步。一些人常说“年龄大了,不好学”、“底子薄了,不会学”、“文凭在手,不用学”、“工作忙了,没时间学”。哈佛大学有句训言朴实无华“学习这件事,不是缺少时间,而是缺乏努力”,形象地表述了学习的关键问题在于恒心和毅力。每天学习一小时,天长日久,终有收获。“一语不能践,万卷徒空虚。”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,我们需要向书本学、向实践学,把学到的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,做到学用相长、融会贯通。坚持学与思相结合,“船的力量在于帆桨,人的力量在于思考。”一个善于思考的人,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。学习就应该是不断地思考,闻一知十、融会贯通,这样才能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,有所创造,有所创新。学习需要创造一定的环境,营造一定的氛围,才能形成风气。一个单位,一个团队,如果学风很正,大家都崇尚学习,即使个别人不爱学习,也会受环境影响而自觉接受学习。这样才会形成“人人崇尚文化,人人主动学习”的良好氛围。 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人生常态,正如浙江大学求是鹰精神一样,只有通过持续学习,才能实现“在我们的生命中,我们必须学会突破,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。”的一次次人生蜕变。 (张晓曾)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
版权所有:滨州市邹平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鹤伴一路838号 电话0543-4262626 邮编:256200